1.从汉口三阳路到湖北省气象局坐车路线

2.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3.武汉市气象局的武汉市气象局简介

4.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部门设置

5.参观湖北省巴东县雷达站作文

湖北气象站_湖北气象站台

2013年5月9号,我们跟随神农架机场建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一起从木鱼镇出发,经盘山公路七绕八绕历时近两个小时终于抵达位于红坪镇附近山头上的神农架机场。神农架机场目前还在建设中,跑道大体已经铺设完毕,航站楼以及其他配套建筑正在修建,机场附近有气象部门设置的一个自动气象站,这里收集的数据日后可以为机场运行服务。神农架机场属于湖北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高原机场,海拔2580米,也是华中地区第一高的高原机场哦,高海拔地区气象条件复杂,我们在机场待了一整天,经历了早上的晴空万里、中午的大雾弥漫、下午的倾盆大雨。。。真是一天如四季啊。。。因为后来天气不大好,所以机场修建的道路比较泥泞,机场建设方说完全修好还有待时日,到时候等修好开放了以后,再来补上一封新的点评吧~~~呵呵

从汉口三阳路到湖北省气象局坐车路线

中国有17个省份下雪比较多,分别是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西藏、新疆、甘肃、山东、青海、宁夏、山西、陕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

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天空中气象条件和生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形形的大气固态降水。

这些大气固态降水的叫法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名目繁多,极不统一。

为了方便起见,国际水文协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在征求各国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于1949年召开了一个专门性的国际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大气固态降水简明分类的提案。

这个简明分类,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公交线路:532路 → 轨道交通2号线,全程约22.3公里

1、从三阳路步行约650米,到达解放大道劳动街站

2、乘坐532路,经过4站, 到达京汉大道江汉路站(也可乘坐581路)

3、步行约110米,到达循礼门站

4、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经过12站, 到达光谷广场站

5、步行约1.9公里,到达湖北省气象局

武汉市气象局的武汉市气象局简介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及8个市级监测站组成。总站从业人员26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6人(高级职称者51人,中级职称者72人,初级职称者83人),占总人数的78.9%(见表)。

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领导班子成员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原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于1980年6月17日经湖北省人民批准成立(鄂政文〔1980〕39号),是湖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直属事业单位。2009年1月,省地矿局决定将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与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的人员、资产进行合并重组。总站按照“主业突出、主体明确、主辅分离、协调发展”的原则对队伍结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总站机构设置为:1个机关、2个企业、2个基地、4个业务部门、8个分站,产业结构包括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泉水及地热勘查、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地质环境全领域的工作,地下水监测覆盖到全省8个地市。地质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业务已拓展到省外、国外市场。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业务指导、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全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制订国土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湖北省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地热等方面开展监测工作。

湖北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湖北省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20317.59km2,监测点总数346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区级地下水监测点构成,共有173个(国家级13个,占全省监测孔的7.5%;省级78个,占全省监测孔的45.1%;地区级82个,占全省监测孔的47.4%)。水质监测点173个(地区级)。地下水位、水温主要为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监测周期5日或10日观。

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总站在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共42处,其中,三峡库区地灾防治工作指挥部管理的巴东县二期、三期地灾项目28处,湖北省地灾防治中心管理的二、三期崩滑灾害体治理项目的专业监测点14处。专业监测用GPS、全站仪、钻孔倾斜仪、下滑推力仪等仪器进行监测,检测周期每月1次。

总站在三峡库区兴山、巴东、秭归、夷陵4县(区)建立起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现有库区4县(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551处,其中,宜昌市夷陵区23处、兴山县113处、巴东县173处、秭归县224处。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按规定汇交各项监测技术数据资料。同时,总站承担了三峡库区4县(区)二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的技术指导及管理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巡查及地灾科普知识培训等工作。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共有54套(部),主要包括:车辆6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22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24套(其中,全站仪1套、手持GPS 19套、测斜仪1套,GPS测量定位仪3套);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2套;实验室1个。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较为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地下水自动监测仪

全站仪

GPS监测仪

钻孔测斜仪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8年湖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会商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可视化会商系统、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湖北地质环境信息网自2004年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共发布信息1000条以上,网络浏览已达88278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启动以来,以上预报产品,自2006年起在湖北卫视和湖北地质环境信息网同步发布,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发布质量。除此以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北省地质灾害远程会商指挥大厅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已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50万环境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数据库较为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

近年来,总站还开展了湖北省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气象预警系统试点建设、湖北省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武汉市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等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针对湖北省的各类业务系统建设和配套的灾害数据库建设及与之配套的灾害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建设,并将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络纳入国土业务主干网,实现了县、市、省、部的网络互联。现已初步完成湖北省地质环境网(门户网站)、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湖北省地质灾害县、市、省3级速报处理系统、湖北省地质灾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湖北省地质灾害短信平台等省级业务系统,并以此开展了宜昌市与保康县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气象预警的示范建设。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3年5月,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与武汉中心气象联合开展了湖北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至2008年,累计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81次。地质灾害短信速报处理系统于2008年共计收到并处理短信报告400余条(其中,灾情险情报告17条),并多次发布灾害预警短信通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防灾减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站引进了基于IP star卫星通讯系统和无线图传系统,初步完成了湖北省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平台的搭建,并先后针对保康县黄氏女沟滑坡、谷城县茨河中学滑坡、黄石市板岩山崩塌、武汉市江夏区金水闸崩塌,进行了多次实地演练。

1999~2007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共完成59个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调查面积153143km2,完成地质灾害点调查8013个。完成了湖北省地下水评价、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湖北恩施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湖北省特大型滑坡调查与风险评价等项目。

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积极开展地质环境监测点的自动化建设,2008年已建成的武汉市地面塌陷灾害调查与监测预警项目地下水位、水质自动监测点22个,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监测点13个,自动雨量站1个,实现了监测点数据从集、传输到入库的自动化,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集、实时传输、实时检索,并为专业人员提供基于web访问的监测点查询管理、数据统计分析的工作界面。

六、法制建设

1.2003年7月25日颁布了《湖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2.2004年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

3.2006年发布并组织实施了《湖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部门设置

全市气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武汉、和谐武汉、幸福武汉的建设需求,突出做好大城市公共气象服务保障,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气象”的发展理念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坚持主导,加强部门联动,扩大公众参与,大力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正确履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全面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和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四个能力”(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能力),促进了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武汉市气象局实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与本级人民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的管理体制,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领导下,根据授权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气象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依法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湖北省实施〈气象法〉办法》赋予的气象主管机构的各项职责,机构规格为市属局级(副厅级)。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地方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加强气象综合观测业务运行工作,提高综合观测数据质量,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涉外气象活动。

3.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气象服务。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强化重大气象灾害的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恢复评估工作;强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完善联动机制;为本级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

4.加强气象公共服务。负责武汉市天气预报预测服务;负责武汉市决策气象服务;负责对武汉市的农业、林业、水文、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气象服务;提高天气、气候、农业气象与生态、雷电、人影等多轨道预报预测、预报产品的应用能力以及对所属区气象局的业务指导能力;加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加快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5.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并在本级人民的领导和协调下,管理、指导和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雷电灾害防御管理、防雷技术服务和雷电业务轨道建设工作。

6.负责向本级人民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候和合理开发利用气候的建议;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城市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重大区域经济开发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7.组织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负责监督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执法工作,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有关气象法规相关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8.统一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的财务、机构编制、人事劳动等工作;会同地方党委和人民做好当地气象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9.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加快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与多轨道业务及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4个职能处室:办公室、业务科技处、人事政工处、政策法规处。

6个直属处级事业单位:气象台、观象台、国家一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市防雷中心。

5个新城区气象局:东西湖、黄陂、江夏、新洲、蔡甸、汉南。

全市气象部门现有干部职工112人,其中市局65人,退休职工61人,其中市局32人。全市副研级高级工程师达到17人,占总人数的15.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74人,占总人数的66%。硕士9人。

参观湖北省巴东县雷达站作文

学院设置了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地理研究所、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中国投资环境研究中心和地理教育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并建有宾馆与酒店培训部、宾馆模拟室、语音室、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自然地理综合试验室、多媒体室、地质标本室、气象站、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资料中心等教学系统,是武汉地区旅游教育培训定点单位和湖北省暨武汉市地理学会挂靠单位。

现在人们喜欢闷在家里看电视、打牌、上网等,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好去处——十堰市气象台雷达站。正月初三上午,我和爸爸的同学的家属一致选择了十堰市气象台雷达站,它位于十堰市的黄家寨的城区最高的山峰上。初三早上,我们一起到市京华量贩店购了部分蔬菜等食品及水酒就开始了一天的征途。我们从市朝阳路和车城路交界处的开始上山出发,因为孩子和有的女同志穿的是高根鞋,所以我们只有沿大路行走,经过3个小时的步行,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十堰市气象台雷达站。到了雷达站,站在山顶眺望,十堰市城区尽在眼中,东边的白浪隐隐约约可见,往西位于顾家岗的52厂高层家属楼、火车站、二汽体育馆、十堰电厂、商贸、到二汽电厂却清晰可见。这时候才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原来身边的高楼大厦和山头都在自己的脚下,变成了白色低矮的房子和小山包。举目四望,整个城区又被远方的高山所包围,整个城区象一个小盆地,周围的山一座比一座高,真是这山看着那山高啊。在雷达站的背后可以看到牛头山和山上的了望塔。在山顶上有一座三层的小楼,旁边有一个小平房,在距楼房约30余米的地方架着一座高。我们来到之后,这里的工作人员蓝先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们互相新年问候,之后蓝先生带我们到休息室给我们上了几杯茶,让我们休息了一会,兰先生又带我们参观了雷达站,一楼是大的门厅,二楼有休息室、活动室、值班室;三楼是工作室,介绍了这里的设备、如何看卫星扫描的云图、如何和城区的气象站进行信息传输等等。参观完之后,我们开始活动,有的打乒乓球,有的去外面照相,特别是孩子们,爬到高上,都不想下来,(据工作人员烂先生介绍,这是用来进行人工降水的)。等为孩子忙完之后,我也特意留了影,来到这里不留影我想会后会的啊。呵呵,接下来,我们主要是要准备为身体充能量了。我们将在山下购的物资拿出来,兰先生也将单位节日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给我们。不知不觉丰盛的一桌酒菜就好了。我们将我们带的酒水拿出来,兰先生也拿出了他们过年准备的酒水拿了出来。他兰先生介绍说,此雷达站是位于十堰城区的最高山峰上,山峰海拔800余米,站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整个城区,如果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可以看到郧县大桥和武当山的金顶等地方。他们这里是常年不断人值班的,主要是为十堰地区提供降水情况,为十堰提供防洪服务。他们一周换一次班,上来时候买好自己的生活必须品。平时两个人值班没事的情况下只有看电视,打球。我们这次上来他们非常高兴,可以说带来了节日的气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推杯换盏,兰先生因为高兴有点多了,让我们慢来,让我们吃完自己随便玩,来一次不容易。吃完饭我们也分不清是中餐还是晚餐,一看时间快下午5点了。我们赶快收拾完,踏上了下山的征途。今天我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