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沙尘暴

2.天气预报的植物预报

3.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说说周杰伦的歌的风格

5.沙尘暴天气有什么危害?

天气预报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啊呢_天气预报最早起源于哪一个国家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天气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此外,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什么是沙尘暴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匍匐爬的基本动作要领,会玩游戏“夹汉堡”。

2、能够动作协调,努力练习,乐于遵守游戏的规则。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重难点:

匍匐爬行过障碍

身体贴紧地面,用胳膊肘和腿发力向前爬行,手脚协调

活动准备:

体操垫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慢跑热身。

2、听音乐,常规准备动作。

二、学习匍匐爬

1、选择不同的方法穿过“草地”。

要求:①选择不同的方法通过。

②前面小朋友到达第二块“草地”,后面的小朋友才能出发。

2、教师示范匍匐爬。

3、幼儿尝试用匍匐爬的方法穿过“草地”。

4、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匍匐爬的动作要领。

5、竹竿辅助,幼儿再次尝试匍匐爬穿过“草地”。

三、游戏“穿山洞”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提出要求:不能碰到“山洞”。

2、注意提醒幼儿身体贴紧地面,胳膊肘和腿交替用力向前爬。

四、游戏“爬高山”

1、用体操垫搭建高山,请幼儿用匍匐爬的方法爬过“高山”。

2、巩固幼儿匍匐爬的动作,再次练习,注意提醒幼儿腿不能抬起。

五、游戏“夹汉堡”

1、请幼儿当“肉”,夹在两块地垫中间,形成“汉堡”,用匍匐爬的方法爬过。

2、幼儿交换,轮流体验游戏,注意动作协调。

六、放松结束

1、重点放松手部、腿部。

2、再次回顾动作要领。

3、幼儿收拾器材。

幼儿园教案 篇2

《美丽的彩虹》它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图文兼美的的小儿歌,写雨后彩虹挂在天空,通过丁丁和冬冬的诉说以及弟弟和妹妹的问话写了彩虹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学习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有四个,

1、认识本课的生字12个,学习会写生字6个;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小诗;3、巩固应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4、简单理解小诗的意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运用以前的识字方法自主合作认识本课12个生字。

如何引导学生轻松认识这些生字呢?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我主要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平台,我下载了一些课件,然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我个人的教学风格,有机地对三个课件资源进行了删减整合。教学后,效果很好,现对本课教学中多媒体应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以期提高个人多媒体应用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增加了flash课文朗读课件,以课件资源为向导,提高学生听读识字的效率。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方法就是听读识字,标准动听的课文朗读不仅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而且帮助学生准确听读识字。教师的范读与录音朗读相比,录音朗读更加标准,学生更乐于接受。所以在几个课件中我选择了fiash动画朗读,在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很感兴趣,听得认真入神,听后绝大多数学生认识了大半的生字,有效提高

了学生识字的速度。

二、应用了fiash识字教学课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是一件比较比较枯燥的学习,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一般一节课中最多集中10—15分钟,而识字教学的时间占到近30分钟,如何在这30分钟内让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那就是将识字与学生游戏紧密的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轻松地游戏中快乐识字。

三、应用课件,填补学生认知空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 《美丽的彩虹》这首小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小诗中小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我们描写了雨过天晴彩虹的美丽颜色及形状。但是,彩虹又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常见的一种自然想象,我们班的学生几乎没有见过彩虹的,对彩虹的颜色及形状很陌生。所以,这节课中,我选择了彩虹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美妙的音乐一边去用心去观察它欣赏它,学生眼前一亮,充满惊奇和兴奋。同时,对小诗中所描写的“彩虹像桥、像项链……”等等的话语轻松理解了,而且课堂上绝大多数学生看着彩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彩虹还像妈妈的丝巾、彩带…….”接着,学生伴着轻柔美妙的音乐,进入朗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完全被陶醉。

上了这一课,我更深地感受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和多媒体资源正为老师提供了很多创造空间。课堂要充满活力,离不开学生和教师的努力合作。

幼儿园教案 篇3

认识天气预报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1.经验准备:(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2.通过讨论,幼儿学习获取天气预报的常见方法,感知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1)教师出示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截图,启发提问:

“图中有谁?”(天气预报员和天气图标。)“天气预报员告诉我们什么?”(预报明天的天气情况。)“除了看电视,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看到天气预报?”

(2)幼儿根据经验回答。

(3)教师逐一出示报纸、手机、网络等三种天气预报截图,让幼儿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天气情况。

(4)简单复习已有知识“小动物气象员”,巩固幼儿对动物习性的了解。

指导语:“除了天气预报,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们知道了有些小动物能‘预报天气’,还记得它们是谁?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幼儿回答。师小结:鱼儿上浮、蜻蜒低飞、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是动物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5)讨论,进一步了解天气预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指导语:“除了晴天,还有哪些不同的天气类型呢?”(雨天、阴天、多云天气。)指导语:“如果明天是周末,天气预报是晴天,你想做什么?如果预报是雨天,你想做哪些事?”

3.幼儿认识天气图标,能准确说出其名称并操作相关学具。

(1)出示教具中天气预报图的天气图标,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结合操作学具,认识晴天、雨天、阴天、多云、晴转多云等天气图标。

指导语:“这个图标画了什么?表示什么?你手上有与这个相同的图标吗?请把它举起来,和同伴互相看看举得对不对。”

(2)出示北京和广州的城市(教具),其中有过去一周内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要求幼儿根据图意,正确找出学具中与教具相对应的天气图标,并大声说出正确的天气图标名称。

(3)引导幼儿了解天气图中的气温如8℃,在播报时要念成“8摄氏度”;如果图中的气温是“一11℃”,要念成“零下11摄氏度”。

4.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播报内容,尝试按要求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

(1)指导语:“哪位小朋友能像天气预报员那样播报天气呢?大家一起想想播报天气时要说些什么呢?”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

3、通过故事使幼儿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体验表演的乐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难点:自制表演道具

活动准备

1、故事《小猫钓鱼》的

2、CD、录音机

3、皱纹纸、彩色纸、布、磁铁、曲别针、胶水、蜡笔、剪刀、小木棍、桶、绳子、雪花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小猫钓鱼》的让幼儿看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教师:“之前的语言活动中我们学习了看图讲述《小猫钓鱼》,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讲得非常精彩。现在我们将这个故事讲给客人听”要求幼儿有感情讲述,注意表情语气。

(二)基本部分

1 幼儿根据《小猫钓鱼》故事情节自创表演道具及布置场景。

幼儿讨论{1}故事《小猫钓鱼》中需要准备那些道具?

教师小结:故事《小猫钓鱼》中我们需要准备猫妈妈、猫弟弟的头饰,花蝴蝶、蜻蜓、小鱼、小河、鱼竿、花、草、树、太阳等道具。

幼儿讨论{2}这些道具可以用什么材料方法制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可利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我们现在就开始只做道具,来布置故事《小猫钓鱼》的场景。

2 幼儿制止道具及布置场景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完成及布置场景。

3 情景表演

幼儿分组表演故事《小猫钓鱼》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一区幼儿进行情景表演,另一自由而当解说员,两组幼儿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像小演员一样表演了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的非常生动。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引导幼儿说出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今天留给小朋友一个任务,回家后用“一心一意”说一句完整话。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明天我们大家一同分享。

教学反思

语言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是比较单一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刚要》提倡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构建知识,实际上就是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幼儿所有感官的参与,将多种教育形式加以整合,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不单调,不枯燥,唤起学习的欲望,把学习变成是一种快乐的事。因此,教师应将语言活动与其他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发展。

这节语言活动充分的激发了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分享快乐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并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故事情节的表演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运用适当的表情、动作、神态、语言进行讲述,给幼儿提供充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小百科:猫,属于猫科动物,分家猫、野猫,是全世界家庭中较为广泛的宠物。家猫的祖先据推测是起源于古埃及的沙漠猫,波斯的波斯猫,已经被人类驯化了3500年(但未像完全地被驯化)。

幼儿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教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洗、澡、汗、泪、汁、泳。

(2)使幼儿知道以“ミ”为偏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并组词。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学重点: 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4、教学难点: 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5、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提问: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4)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2、观察发现茶叶在水中的变化,能用自己的方式作记录。

3、结合语言学科领域,在感知茶叶形状、气味和味道时,能用相应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4、培养探索茶叶的兴趣。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1)课前积累喝茶的感性经验。

(2)了解自家有什么茶叶,并带上一小包写有名字的茶叶到幼儿园。

2、教师准备:

(1)抹布

(2)开水一壶 透明杯子每个幼儿一个

(3) 记录表(每个幼儿一张)

(4)课件(采茶图 不同形状的茶叶 泡茶视频 采茶舞曲)

活动过程:

一、了解中国茶文化。

1、看课件

2、幼儿交流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3、师流喝茶的生活经验

4、了解简单的制茶过程(投影课本上的并作记号)

5、小结。强调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饮茶最早的国家。世界其他国家种茶和喝茶的习惯都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我国的茶文化闻名天下。

二、观察茶叶 感知茶叶的形状。

1、看一看 (要求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茶叶的形状)

2、说一说 (介绍自己所带来的茶叶的形状及名字)

(1)小组交流

(2)集中交流

3、看课件,了解不同形状的茶叶。(结合生活经验让幼儿准确描述茶叶的形状。)

4、小结。强调经过加工制作的茶叶形状不同,品牌不同。

三、泡茶 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1、交代泡茶的要求:注意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在记录表中用自己的方法将茶叶的变化画出来。

2、播放课件(泡茶的视频)。

3、观察并作记录

4、投影几份记录表。

5、合作泡茶(幼儿放茶叶,教师沏水,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四、品茶 感知茶叶的气味和味道。(播放采茶舞曲)

1、闻闻茶的气味并表达交流。

2、尝尝茶的味道并表达交流。

3、小结。强调茶的功能(消毒、止渴、止泻、帮助消化等),但小孩不宜多喝茶。

五、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布置幼儿收集不同样品的茶叶。

幼儿园教案 篇7

游戏意图:

每隔一段时间,幼儿园都会给孩子组织一些趣味的亲子游戏,邀请家长前来参加,相信这个时候,都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因为,他们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下面,给大家准备了最好玩的亲子游戏,孩子一起看看吧。

游戏准备:

带有挂钩的长绳、彩色的圈圈、奖品。

游戏过程:

1.每个家长和自己的宝宝组成一个小的队伍,并且,给自己的队伍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

2.每个队伍由自己的宝贝去领取5个不同颜色的套圈。

3.游戏开始之前,游戏组织者,将长绳拉好。

4.游戏开始,妈妈手拿套圈,并且,引导宝宝站好在长绳面前,准备听颜色,然后,按照颜色挂上套圈。

5.游戏组织者说“红色套圈”,那么,宝宝就从妈妈的手中拿过红色的套圈,然后,将这个红色的套圈挂到挂钩上。

6.以此类推,如果宝宝将五个颜色全部选对的话,那么,宝宝就可以参加到下一轮的比赛中。

7.活动组织者,给获胜的宝宝和他的家长颁发奖品吧。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的大小,知道大与小的区别。。

2.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大的给大大熊,小的给小小熊"。

3.能愉快主动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熊和小熊、小礼物和大礼物、小帽子和大帽子、小房子和大房子的各一张、PPT材料一份。黑板一块,磁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小(2)班来了两位好朋友(出示大大熊和小小熊)他们一只叫大大熊,一只叫小小熊。大大熊说:"我喜欢大大的东西"。小小熊说:"我喜欢小小的东西"。

2.师:你们猜猜谁是大大熊,谁是小小熊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大大熊大,小小熊小)二、情境创设,加深理解。

1.师:大大熊和小小熊很喜欢小二班的小朋友们,想请小朋友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你们愿意吗?

2.师:他们走啊走啊,可是呀,大大熊和小小熊迷路了,不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大大熊的家是那一个吗?我请小朋友上来先送我们的大大熊回家好不好?送的时候要说:"大房子住大大熊"。(请幼儿上前送大大熊回家)那小小熊的家又是哪一个呢?谁来帮它找一找?(幼儿送小小熊回家,教师引导幼儿说完整)3.师:大大熊和小小熊都找到了自己的房子,他们可高兴了,今天呀还是他们的生日呢,小兔子送来了生日礼物,可是呀,他们的礼物都放在了一起,搞不清谁哪个礼物是大大熊的。哪个礼物是小小熊的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么?

我请小朋友来送礼物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送的时候要说:大礼物给大大熊/小礼物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4.师:他们得到了礼物,真开心呀,拆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他们在屋子外面玩游戏庆祝生日,一不小心,帽子都掉在了地上,这两顶帽子呀长的一模一样,他们搞不清哪一顶是大大熊的哪一顶是小小熊的了。小朋友你们知道么?我请小朋友来送帽子给我们的大大熊和小小熊,谁愿意?送的时候要说:大帽子给大大熊,小帽子给小小熊(集体再说一遍)5.师:大大熊和小小熊找到了帽子,可开心了,他们说小二班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吧。

三、巩固理解1.(教师出示PPT)师:大大熊和小小熊生日会上来了许多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2师:这是谁啊?(小兔子和大兔子)你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小狗,小猪以此类推四.布置作业。

1.师:你们看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大大熊和小小熊掉在外面的的东西呢。我们把来把他们找出来吧!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准备了一大一小两只熊,请小朋友观察比较,哪只熊大,哪只熊小,这一环节结束后,让幼儿把两只熊送到事先准备好的两间房子里,并强调大熊喜欢住大房子,小熊喜欢住小房子,幼儿很快地比较出了房子的大小并把两只熊分别送到他们住的房子里。到了给两只熊送礼物的环节,我说今天是大熊和小熊的生日,我们给他们送些礼物好不好,记住了大熊喜欢用大的东西,小熊喜欢用小的东西,我们送礼物的时候一定要说"大的XX给大熊,小的XX"给小熊,可是由于幼儿刚入园不久,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许多幼儿不会把这句话连贯地表达出来。第三个环节是今天大熊和小熊的客人来了,让幼儿通过客人小动物来进一步巩固大小的认识。

通过上课,我意识到本次活动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首先我的声音还不够响亮,我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量,使每个幼儿都能听到都能被我吸引。然后在布置作业那一环节我没有考虑周全,我只是让幼儿明白作业里物体的大小,但是没有教他们怎么做这个作业,导致在后来的作业中,有一些小朋友不会做,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是我的一个失误,也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准确细致。

天气预报的植物预报

沙尘暴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从1999年到2002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 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 (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什么是沙尘暴?

沙尘暴 (sand duststorm) 是沙暴 (sandstorm) 和尘暴 (duststorm) 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沙尘天气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此外,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产生的原因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的元凶:大气环流

北京春天里发生沙尘暴的短暂一幕,只不过是中国北方连绵约30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在二三百万年中每年都要经历的天气过程,所不同的是,后者的风力更强,刮风的时间更长(可以持续几天),沙尘的来源并不是50米开外的十字路口,而是上百公里以外的沙漠和戈壁。

就如同上帝在玩一个匪夷所思的游戏:他把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地区沙漠和戈壁表面的沙尘抓起来往东南方向抛去,任凭沙尘落下的地方渐渐堆积起一块高地。这个游戏从大约240万年以前就开始了,上帝至今乐此不疲(2002年《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把其开始的时间推到了2200万年前)。

事实上,风就是上帝抛沙的那只手。

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与亚欧板块碰撞之后,印度大陆的地壳插入亚洲大陆的地壳之下,并把后者顶托起来。从而喜马拉雅地区的浅海消失了,喜马拉雅山开始形成并渐升渐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隆升起来。这个过程持续6000多万年以后,到了距今大约240万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地表形态的巨大变化直接改变了大气环流的格局。在此之前,中国大陆的东边是太平洋,北边的西伯利亚地区和南边喜马拉雅地区分别被浅海占据着,西边的地中海在当时也远远伸入亚洲中部,所以平坦的中国大陆大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海洋暖湿气流的滋润,气候温暖而潮湿。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大部分为亚热带地区,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沙漠和戈壁。

然而东西走向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了印度洋暖湿气团的向北移动,久而久之,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越来越干旱,渐渐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这里就是堆积起了黄土高原的那些沙尘的发源地。体积巨大的青藏高原正好耸立在北半球的西风带中,240万年以来,它的高度不断增长着。青藏高原的宽度约占西风带的三分之一,把西风带的近地面层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沿喜马拉雅山南侧向东流动,北支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开始向东流动,这支高空气流常年存在于3500—7000米的高空,成为搬运沙尘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由于青藏高原隆起,东亚季风也被加强了,从西北吹向东南的冬季风与西风急流一起,在中国北方制造了一个黄土高原。

在中国西北部和中亚内陆的沙漠和戈壁上,由于气温的冷热剧变,这里的岩石比别处能更快地崩裂瓦解,成为碎屑,地质学家按直径大小依次把它们分成:砾(大于2毫米),沙(2—0.05毫米),粉沙(0.05—0.005毫米),黏土(小于0.005毫米)。黏土和粉沙颗粒,能被带到3500米以上的高空,进入西风带,被西风急流向东南方向搬运,直至黄河中下游一带才逐渐飘落下来。

二三百万年以来,亚洲的这片地区从西北向东南搬运沙土的过程从来没有停止过,沙土大量下落的地区正好是黄土高原所在的地区,连五台山、太行山等华北许多山的顶上都有黄土堆积。当然,中国北部包括黄河在内的几条大河以及数不清的沟谷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与黄土的堆积作用正好相反,否则的话,黄土高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样,厚度不超过409.93米。太行山以东的华北平原也是沙土的沉降区,但是这里是一个不断下沉的区域,同时又发育了众多河流,所以落下来的沙子要么被河流冲走,要么就被河流所带来的泥沙埋葬了。

中国古籍里有上百处关于“雨土”、“雨黄土”、“雨黄沙”、“雨霾”的记录,最早的“雨土”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50年:天空黄雾四塞,沙土从天而降如雨。这里记录的其实就是沙尘暴。

雨土的地点主要在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古人把这类事情看成是奇异的灾变现象,相信这是“天人感应”的一种征兆。晋代张华编的博物志中就记有:“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空谷。”

1966—1999年间,发生在我国的持续两天以上的沙尘暴竟达60次。中科院刘东生院士认为,黄土高原应该说是沙尘暴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积累了过去几百万年以来沙尘暴的记录。中国西北部沙漠和戈壁的风沙漫天漫地洒过来,每年都要在黄土高原上留下一层薄薄的黄土。

沙尘暴的治理和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沙尘暴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却也是自然生态系所不能或缺的部份,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已证明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沙暴的影响层级并非全为负面。或许在另一层面来说,沙尘暴也许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发生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为研究沙暴提供塔斯曼海养分以及其它诸多效应等,澳洲曾汇集了许多气候学者。他们发现澳洲沙暴的红色石英沉积物也可在新西兰找到,并且反而肥沃了新西兰的土地;因此澳洲沙尘暴所造成的养分损失却可造成新西兰土地的养分收获。而像是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沉积物根据分析资料也可证明有许多的养料成分也是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正因为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这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孙盆地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沙尘暴能把盘石变得葱葱郁郁的秘密在于,沙尘气溶胶含有铁离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长的成分。此外由于沙尘暴多诞生在干燥高盐碱的土地上,沙尘暴所挟带的一些土粒当中也经常带有一些碱性的物质,所以往往可以减缓沙尘暴附近沉降区的酸雨作用或土壤酸化作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先生曾说:“沙尘暴的确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也因此,沙尘暴虽然危害甚大,却也是地球自然生态当中的一个必经的过程,因为自人类有史以来,便有沙尘暴的出现了。只是我们应该更积极的找寻异常沙尘暴频率发生的机制,以真正解决异常气候变迁所对于环境的危害性。

沙尘暴预防措施

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度来。

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

3.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4.人们对自然资源进行长期掠夺式开发,因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环境的恶化又为沙尘暴提供了丰富的沙尘物质来源。

5.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6.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四道防线阻击沙尘暴

第一,在北京北部的京津周边地区建立以植树造林为主的生态屏障;

第二,在内蒙古浑善达克中西部地区建起以退耕还林为中心的生态恢复保护带;

第三,在河套和黄沙地区建起以黄灌带和毛乌素沙地为中心的鄂尔多斯生态屏障;

第四,尽快与蒙古国建立长期合作防治沙尘暴的计划框架,设置到蒙古国的保护屏障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通过观察一些植物,也能知道天气的变化。养一盆这样的植物在家,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趣味。下面,为您介绍一些植物气象预报员: 每年的2月2日,世界上最著名的土拨鼠天气预报员——菲尔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寒冷的空气中爬出洞来。如果有太阳,菲尔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我们将迎来超过6周的寒冬。

菲尔说,“只要土拨鼠还能看到它自己的影子,那么这个冬天就不会结束。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办法,我必须去阻止它。”

冬去春又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所在,与任何有代表性的鼠类的预言无关。这个传统最早起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这里不得不强调一点,国家的气候数据中心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土拨鼠预测天气的准确率只有39%。因而它们的预测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瓢虫随处可见。它们对季节性的气候变化异常敏感。瓢虫是一种冷血生物,一旦气温达到12-13°C,它们便会聚作一团。因而有人把它们作为气温回升的指南。

温室的出现使得瓢虫展示了其预报天气的另一个侧面。由秋入冬时,瓢虫便要寻找一个温暖的地方冬眠。而当春天到来,它们又开始涌向户外。 在过去,农民非常关注天气变化,因为天气是一个生攸关的大问题。在过去的几千年,人们都是通过观察家禽的反应来预测天气,但后来人们不得不承认,奶牛不具备预报天气的本领,从而最终放弃了这种预测方式。

在牧场,牛群是社会的产物。但是牛的群集现象很可能与气候情况相关。当暴风雨即将来临,一群牛便会聚集在一起相互取暖。

奶牛对天气情况的感知还能通过其他一些习惯表现出来,诸如它们会变得坐立不安,会因气压的变化而焦虑等等。 在很多年前的德国,孩子们能捉到一种叫“Laubfrosch”的温带树蛙。这种青蛙在天气转暖时会爬上树枝。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这种蛙置于一个玻璃缸内,将一个木制搁里头,你就会观察到青蛙随着气候的变化爬上爬下。

斯诺米什如今成为了人们的新宠,截止到一月份的最后一个周五,在过去的六年里它每年都要做动物天气预报。 羊是最早被驯养的动物之一。经过几千年的观察思考,牧羊人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羊群能够捕捉到来自环境的刺激。

像奶牛一样,羊能感受到来自环境的细化。温度、湿度以及气压的突然改变都能引起它们的焦虑。 毛毛虫生长在美国的东北部,以及加拿大东部的一些地区。这种小虫子两头是黑色,中间呈红褐色。据说,如果毛毛虫背上的那段棕色带非常宽,那意味着将迎来一个暖冬,但如果毛毛虫背部的黑色覆盖了大部分区域,那预示着接下来将会是一个严冬。

从1973年开始,俄亥俄州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毛毛虫盛会。据大家说,毛毛虫盛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当地电视名人及WJW-TV的气象员迪克的推广,该节日扩大了影响力。

有传闻称,天气绵羊或天气青蛙将取代一些备受诟病的气象预测员。这不太可能。尽管土拨鼠有时会起到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否定生物进化了几千年甚至是几百万年所形成的行为表现。而且,如果你要知道除了2月2日以外任何一天的天气情况,那你问菲尔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选择。

说说周杰伦的歌的风格

沙尘来源及其路径

近4年春季,我国境内共发生53次(1999年9次,2000年14次,2001年18次,2002年12次)沙尘天气,其中有33次起源于蒙古国中南部戈壁地区,换句话说,就是每年肆虐我国的沙尘,约有六成来自境外。这是7月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李黄向媒体公布的研究结果。他说,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具有出现时段集中、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3个特点。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源地,可分为境外和境内两种。分析表明:三分之二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地区,在途经我国北方时得到沙尘物质的补充而加强;境内沙源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发生在中亚(哈萨克斯坦)的沙尘天气,不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东部乃至华北地区。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境内的沙尘天气高发区,但一般不会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我国的沙尘天气路径可分为西北路径、偏西路径和偏北路径:西北1路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高原中西部或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高原,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西北2路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南部或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偏西路径,沙尘天气起源于蒙古国西南部或南部的戈壁地区、内蒙古西部的沙漠地区,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华北;偏北路径,沙尘天气一般起源于蒙古国乌兰巴托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大部和东北南部。

近年我国的大风沙尘天气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现将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的几次主要大风和沙尘暴天气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993年:4月至5月上旬,北方多次出现大风天气。4月19日至5月8日,甘肃、宁夏、内蒙古相继遭大风和沙尘暴袭击。其中5月5日至6日,一场特大沙尘暴袭击了新疆东部、甘肃河西、宁夏大部、内蒙古西部地区,造成严重损失。1994年:4月6日开始,从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刮起大风,北部沙漠戈壁的沙尘随风而起,飘浮到河西走廊上空,漫天黄土持续数日。1995年:11月7日,山东40多个县(市)遭受暴风袭击,35人亡,121人失踪,32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亿多元。1996年:5月29日至30日,自1965年以来最严重的强沙尘暴袭掠河西走廊西部,黑风骤起,天地闭合,沙尘弥漫,树木轰然倒下,人们呼吸困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酒泉地区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多元。1998年:4月5日,内蒙古的中西部、宁夏的西南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遭受了强沙尘暴的袭击,影响范围很广,波及北京、济南、南京、杭州等地。4月19日,新疆北部和东部吐鄯托盆地遭瞬间风力达12级的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同时伴有沙尘。这次特大风灾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有6人亡、44人失踪、256人受伤。5月19日凌晨,新疆北部地区突遭狂风袭击,阿拉山口、塔城等风口地区风力达9至10级,瞬间风速达每秒32米,其他地区风力普遍达到6至7级。狂风刮倒大树,部分地段电力线路被刮断。1999年:4月3日至4日,呼和浩特地区接连两天发生持续大风及沙尘暴天气。这次沙尘暴的范围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地区一直到东部的通辽市南部,瞬时风速为每秒16米。伊克昭盟达拉特旗风力最高达到10级。2000年:3月22日至23日,内蒙古自治区出现大面积沙尘暴天气,部分沙尘被大风携至北京上空,加重了扬沙的程度。3月27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北京城,局部地区瞬时风力达到8至9级。正在安翔里小区一座两层楼楼顶施工的7名工人被大风刮下,两人当场亡。一些广告牌被大风刮倒,砸伤行人,砸坏车辆。2002年:3月18日到21日,20世纪90年代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影响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沙尘天气过程袭击了我国北方14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地,影响人口达1.3亿。

沙尘暴的概念、规定和标准

一、沙尘天气概念:

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四类。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扬沙: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公里至10公里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

二、沙尘天气过程分类

沙尘天气过程分为四类:浮尘天气过程、扬沙天气过程、沙尘暴天气过程和强沙尘暴天气过程。

浮尘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浮尘天气;

扬沙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5个或5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扬沙天气;

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沙尘暴天气;

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在同一次天气过程中,我国天气预报区域内3个或3个以上国家基本(准)站在同一观测时次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三、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

1、决策服务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时,在内部公报、专报及决策服务材料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公众预报

国家级标准: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天气过程发生,且影响范围较大或影响到京津地区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发生,并将造成严重影响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沙尘暴警报。

省级标准:

由各省(区、市)气象局参照国家级标准确定。

说明:

1、省级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发布标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

2、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应包括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时段、强度、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对策。

3、中央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有关省气象台通报,省级气象台向公众发布沙尘天气预报警报前应及时通过有效方式向中央气象台及有关气象台站通报。

沙尘暴天气成因及物理机制

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飑线是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并加强的中小尺度系统;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沙尘暴形成的物理机制

在极有利的大尺度环境、高空干冷急流和强垂直风速、风向切变及热力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引起锋区附近中小尺度系统生成、发展,加剧了锋区前后的气压、温度梯度,形成了锋区前后的巨大压温梯度。在动量下传和梯度偏差风的共同作用下,使近地层风速陡升,掀起地表沙尘,形成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⑴ 强风:携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

⑵ 沙埋: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⑶ 土壤风蚀: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风蚀深度可达1~10厘米。据估计,我国每年由沙尘暴产生的土壤细粒物质流失高达106~107 吨,其中绝大部分粒径在10微米以下,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⑷ 大气污染: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TSP)增加,大气污染加剧。以1993年“5.5”特强沙尘暴为例,甘肃省金昌市的室外空气的TSP浓度达到1016 mg/m3,室内为80 mg/m3,超过国家标准的40倍。2000年3—4月,北京地区受沙尘暴的影响,空气污染指数达到4级以上的有10天,同时影响到我国东部许多城市。3月24—30日,包括南京、杭州在内的18个城市的日污染指数超过4级。

黑风的危害

黑风的危害主要有两个字,一是风二是沙。

大风的危害也有两:一是风力破坏,二是刮蚀地皮。

先说风力破坏。大风破坏建筑物,吹倒或拔起树木电杆,撕毁农民塑料温室大棚和农田地膜等等。此外,由于西北地区四、五月正是瓜果、蔬菜、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出苗,生长子叶或真叶期和果树开花期,此时最不耐风吹沙打。轻则叶片蒙尘,使光合作用减弱,且影响呼吸,降低作物的产量;重则苗花落,那就更谈不上成熟结果了。例如,993年5月5日黑风,使西北地区8.5万株果木花蕊被打落,10.94万株防护林和用材林折断或连根拔起。此外,大风刮倒电杆造成停水停电,影响工农业生产。1993年5月5日黑风造成的停电停水,仅金昌市金川公司一家就造成经济损失8300万元。

大风作用于干旱地区疏松的土壤时会将表土刮去一层,叫做风蚀。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平均风蚀深度十厘米(最多50厘米),也就是每亩地平均有60到70立方米的肥沃表土被风刮走。其实大风不仅刮走土壤中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而且还把带来的沙子积在土壤中,使土壤肥力大为降低。此外大风夹沙粒还会把建筑物和作物表面磨去一层,叫做磨蚀,也是一种灾害。

沙的危害主要是沙埋。前面说过,狭管,迎风和隆起等地形下,因为风速大,风沙危害主要是风蚀,而在背风凹洼等风速较小的地形下,风沙危害主要便是沙埋了。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发生沙埋的地方,沙埋厚度平均20厘米,最厚处达到了1.2米。

此外更重要的是,人的生命的损失。例如1993年5月5日黑风中共亡85人,伤264人,失踪31人。此外,亡和丢失大牲畜12万头,农作物受灾560万亩,沙埋干旱地区的生命线水渠总长2000多公里,兰新铁路停运31小时。总经济损失超过5.4亿元。

沙尘暴天气的危害

沙尘暴天气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强灾害性天气,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蓄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沙尘暴危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环境恶化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2、生产生活受影响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

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威武、民勤、白银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

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沙尘暴缘起土壤风蚀

据新华社兰州电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的努力下,一项为探讨沙尘物质的启动、传输机理而专门设立的沙尘暴风洞模拟实验近日用品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专家们发现,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风是土壤最直接的动力,其中气流性质、风速大小、土壤风蚀过程中风力作用的相关条件等是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项实验还证明,植物措施是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认为植物通常以3种形式来影响风蚀:分散地面上一定的风动量,减少气流与沙尘之间的传递;阻止土壤、沙尘等的运动。

此外,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沙尘暴天气有什么危害?

1. 周杰伦音乐分析 1.1 R&B音乐[2]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翻译为“节奏布鲁斯”。R&B最早起源于“BLUES”,所谓“黑人的流行音乐”,Billboard杂志曾特别声明, R&B为黑人音乐,R&B范围很广泛,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叫做R&B。当今流行的Hip Hop和 Rap都来自 R&B,节奏布鲁斯(R&B)的诞生可以追溯到40年代中期。 1.2 第一个R&B 在中国,第一个引进R&B的是陶喆。 1.3 方文山 众所周知,周杰伦第一步是关键性的。自从有了同名专辑《JAY》这个完美的起点,周杰伦便广为人知,并一路走红,继《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后,2004年周杰伦又推出了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七里香》,连续几年销量位位。暂且不议其未来形式如何,只是这几年的节节攀升,便能确切无疑的证明:他的歌是有某种魅力的。 而他的几首代表作其中的歌词都独具匠心,但奇怪的是,我们往往能在歌曲中发现,方文山写的词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像教堂玻璃上班驳的彩色玻璃,是用一个一个生僻的地名或人命拼凑而成的。“同样的,方文山的词和周杰伦的曲还是一如既往地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他们的词曲可以是两回事,词锋和曲风甚至会背道而驰,而这种现象却又很适应现代人天马行空的要求,这也成为他们的音乐风靡全国的一大原因。”[3] 周杰伦的曲调往往不是轻快活泼,就是怪诞费解。同样的,写词者也必须有律动性,同时还要考虑能不能“琅琅上口”。比如《龙拳》里一段: 以敦煌为圆心的东北东这民族的海岸线像一支弓那长城像五千年来待射的梦我用手臂拉开这整个土地的重 再比如说《爱在西元前》其中小巧精湛的一段: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拼凑字词仿佛成了方文山的嗜好,这种方式给了读者无限的FATASY的乐趣:延绵不绝的浪漫风光,古代文明的无尽遐想,同样给予了现在生活在E时代里的人贴近心扉质朴的感受以及积极乐观的想象空间,可谓难得。也从某个角度来说给了如今“不求甚解”且喜欢猎奇的青年一代一种盲目的崇拜。对于给予自己新奇感和自由感的人,一般都很受爱戴。“哦,请在今天给我们花丛中的欢乐;请不要让我们思考得太远……让我们留在这里,在这一年中最有生机的春天。”[4]也许这是青少年喜欢甚至狂爱JAY的理由之一——也是偶像崇拜的理由之一。 有人说方文山所作之词无实际意义,而且有“口水诗”之嫌。并且一群先锋诗人也群起而攻之,说他败坏诗风: “时下最火的周杰伦的歌也被指无实际意义。北村认为:我们现在流传的很多音乐,里面所表达的主题非常空洞,毫无价值,只有刺激,没有心灵的原始感动。我曾经听过周杰伦一首歌,前面几句听起来好像是怎么该,怎么该,后来考察了一下,它实际是客家话里的干什么,干什么。有哼哼哈嘿,是很符号化的,没有实际意义。无论是摇滚乐还是流行歌曲,歌词是很重要的,歌词是抒情的主体,对歌词的感受才是感动的重要源泉,否则旋律将成为无根之草。”[5] 的确,在有些词里面,所反映的情感有些夸张,不过还是可以理解,因为这些词基本反映了歌手的心情。例如《七里香》中一段: 雨下整夜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几句是非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你出现在我诗的每一页 我曾经听到过无数的人怒斥周杰伦,说他吐字不清,歌词乱搞,哼哼哼哼……这种RAP在国外早已被广泛承认,并一直被人们所喜爱——可中西方文化毕竟不同,实话说,有些词不查BAIDU是不会听懂的: 不知不觉你已经离开我不知不觉我跟了这节奏后知后觉又过了一个秋后知后觉知后觉 这里的“不知不觉”和“后知后觉”几乎听不出来有什么分别,同样,在《同一种调调》里,复杂的读音就更难辩了: 那骄傲才不会寂寞的很无聊书框的城堡像欧洲情调对著这张海报我们在远距离欣赏与微笑沉默无法伪造我们同一种调调不关心天气预报因为那无关紧要…… 其实在主旋律和前文间还有那么几句RAP,可是谁也不可能听的出“下面开始……”这一段。 他们倒是奇怪的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被这个年轻人那么快吸引住了呢?很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想从音乐当中释放自己的压抑,找到精神寄托,古典乐曲毕竟只对少数人起作用,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需要一种通俗易懂,又不被学者广泛承认,有特点,有风格,轻快,有节奏感,这正是JAY。 不过作为一个流行歌手,作为一首流行歌曲的词作者,所作成的词能像这样的能有几个?再说先锋诗人一派既然看不惯,满可以拿出作品,堂堂正正较量一次,世人自有公断——为何只是怒斥?如果歌词内全是哲理诗篇,干脆去读《叔本华精选集》罢了,这样也达不到音乐真正的效果。世人自认不甘,却又不才,只会怨天尤人。“如今,能做英雄的往往被想做英雄却做不了英雄的人踩在脚下。”[6]这样的例子多的不可记数,“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评论者往往被人忘却,而文学作品将被世人铭记。”[7] 有人说在JAY的音乐里,所有的“人”的形象逐渐变大,而传统的“国家”“民族”概念却逐渐淡化,这与审美观念有关,其实,永恒的主题还是人自己: “在审美对象上,存在着空间恐惧的中国人自认自己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在作品反映的大自然中寻找自我;而西方人相信“人是万物之灵”,人是艺术的永恒主题。在审美理想上,中国人追求的和谐是内容美方面的,或为人与社会的统一:克制、中庸;或为人与自然的统一:空灵、淡泊。西方人谈论的和谐是形式美的精致,在内容上大抵是主人公与世俗的矛盾冲突。中国人讲意境,西方人讲形象;西方人讲典型,中国人讲中庸;淋漓尽致的高潮是西方艺术追求的目标,藏而不露的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上品;西方人的革新在离经叛道,中国人的创意是厚道宗经。有趣的是我们一面表示要弘扬民族文化,一面却用诸如形象、典型、高潮、色彩丰富等等西方的眼光审查中国作品,有些被认为缺乏个性,有些则被评为单调,等等。在这批评尺度的影响下,我们正在渐渐地失去自己的品味而愈来愈向西方标准^-^拢了。”[8] 民族性到底应不应该颂扬?答案是肯定的,民族的文化是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忘记了自身的存在,当我们望着十几亿的中国人时,容易丢失自我——我们需要共性,但宇宙不只因共性而神秘,它是因为单独的个体而生机昂然。我们在周杰伦的音乐中,确实能发现自我的潜力。“读完它,然后扔掉它吧。”[9]我们在研究美学时,不能不考虑精神领域的出发点。同理,我们在讨论周杰伦和他的音乐的问题时,也要从这方面来权衡。“辩证思维使中国人早就懂得事物发展的不间断性和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关系。但这亦给我们的思维带来了不可知论和折衷性的色彩,汉语的非节奏性和四声变化,这一切给中国传统音乐带来了散文化的特征。”[10]我们要回归自然,重新找寻失去的梦想,找寻自己的闪光点,而不要盲目模仿。 “不光现代主义是这样,一切先锋性的思想似乎都难以逃出被转化的宿命。这是因为,先锋往往意味着对既有秩序的冲决,但一种决绝的态度,不仅会使秩序也会使破坏者自身陷入虚无枣所以,彻底的革命总是迎向虚无,迎向一切秩序的否决,迎向一切可能性,或者说,绝对意义上的革命就是绝对的自由,而非其他,一旦革命无力承受如此之“轻”,它就会发生内在的转向,既改其革命的初衷,又对其所欲革除之秩序分外地迷恋起来,从中发现了自己的归宿。”[11] 可以说,现代的教育体系不允许个体的迅速发展,在未来20年内,“共性”社会还是要持续很长时间的。所以,周杰伦和他的音乐出现了,给了我们一点珍贵的慰藉。 结语: “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之一切,它是推动进步的。因此,爱因斯坦下了一个断语:‘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12]也许森林中的家园对我们来说久违了很久了,在此建议大家,常找找那片森林,在狭窄的社会里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沙尘暴的危害一是大风,二是沙尘。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蚀土壤,破坏植被,掩埋农田。

2.污染空气。国家环保总局的监测网显示,2002年3月20日强沙尘暴当天,北京的落尘量达到了20克/平方米,总悬浮颗粒物达到了11000微克/立方米,超过了国家标准的十几倍,超过正常值的100倍。

3.影响交通。沙尘暴对交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降低能见度影响行车和飞机起降,如韩国3月22日有7个机场被迫关闭,3月21日约有70个航班被迫取消。二是沙尘掩埋路基,阻碍交通。据《华商报》报道,由于沙尘暴掩埋了部分铁路,造成乌鲁木齐开往西安的列车中途遇阻。

4.影响精密仪器的使用和生产。

5.危害人体健康。沙尘暴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多方面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受害最重。皮肤、眼、鼻、喉等直接接触部位的损害主要是刺激症状和过敏反应,而肺部表现则更为严重和广泛。7年前美国健康学家首先提出,细微污染颗粒与肺病和心脏病亡之间存在关系。澳大利亚《时代报》称由于土壤被风蚀而引起的沙尘暴是导致该国200万人哮喘的元凶。

6.引起天气和气候变化。沙尘暴影响的范围不仅涉及我国有些省份,而且影响到了韩国和日本。1998年9月起源于哈萨克斯坦的一次沙尘暴,经过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并将大量沙尘通过高空输送到北美洲;2001年4月起源于蒙古的强沙尘暴掠过了太平洋和美国大陆,最终消散在大西洋上空。如此大范围的沙尘,在高空形成悬浮颗粒,足以影响天气和气候。因为悬浮颗粒能够反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大气温度。随着悬浮颗粒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约10%),地球水循环的速度可能会变慢,降水量减少;悬浮颗粒还可抑制云的形成,使云的降水率降低,减少地球的水资源。可见,沙尘可能会使干旱加剧。

7.生态环境的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如1993年5月5日发生在金昌市的强沙尘暴天气,监测到的室外空气含尘量为1016毫米/立方厘米,室内为80毫米/立方厘米,超过国家规定的生活区内空气含尘量标准的40倍。

再看看下面的这些统计数据,让我们意识到防治沙尘暴的紧迫性:

全国有1500千米铁路、3万千米公路和5万千米灌渠由于风沙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5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

科学家们做过推算,在一块草地上,刮走18厘米厚的表土,约需2000多年的时间;如在玉米耕作地上,刮走同样数量的表土需49年;而在裸露地上,则只需18年时间。

常年四五月份正是我国北方沙尘暴高发期,请您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预防沙尘暴的准备。